石家庄2024年合法公墓最新价格表

缅怀“国家脊梁”“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

  • 2021-05-24 10:34
  • 186
【摘要】5月22日13点07分,“杂交水稻之父”、中国工程院院士、“共和国勋章”获得者袁隆平在湖南长沙逝世,享年91岁。

5月22日13点07分,“杂交水稻之父”、中国工程院院士、“共和国勋章”获得者袁隆平在湖南长沙逝世,享年91岁。袁隆平是我国研究与发展杂交水稻的开创者,也是世界上第一个成功利用水稻杂种优势的科学家。

袁隆平

袁隆平曾说过“民以食为天,食以稻为天。”有足够的粮食,让老百姓吃饱肚子,是我们当下有优渥物质生活的基础,袁隆平通过杂交水稻解决了老百姓的饥荒,中国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要感谢袁隆平的“禾下乘凉梦”,解决了数亿人的吃饭问题。

袁隆平院士逝世的消息传来,人们特地摘来青翠的禾苗,放在中南大学湘雅医院门前的空地上,寄托无尽的哀思。中南大学湘雅医院的医生护士,忍不住流下了眼泪。今年4月初,91岁的袁隆平院士转入湘雅医院治疗。医护人员介绍,即使是住院了,袁隆平院士还在时时刻刻关心试验田里的稻子长得好不好,“问我们天气怎么样,外面气温多少度”。

杂交水稻

袁隆平去世的消息传出后引来举国悲痛,网友们都喜欢看明星八卦、关注明星动向,平时上热搜最多的也都是娱乐新闻和明星八卦,但是袁隆平去世后,到5月22日下午,从热搜第1“共和国一天痛失两位院士”到热搜第50“能和您生活在一个时代是骄傲”,共有22个和袁隆平相关的热搜,承包了榜首到榜尾,大家都在自发地通过各个角度怀念袁隆平。

消息

据袁隆平院士丧事从简遗愿,殡仪馆不安排接待群众悼念

记者从袁隆平院士家属处获悉,根据袁隆平院士丧事从简的遗愿和当前疫情防控形势,5月23日长沙明阳山殡仪馆不安排接待群众前来悼念。

“非常感谢大家对袁隆平院士的哀悼和对家属的慰问。” 袁隆平院士家属说。

据了解,新湖南客户端、时刻新闻客户端设立网上吊唁厅,以方便广大群众表达对袁隆平院士的追思和缅怀。

追思和缅怀

袁隆平1981年获得国家发明特等奖,2001年获得首届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2014年获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特等奖,2018年获“改革先锋”称号,2019年被授予“共和国勋章”。他还相继获得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科学奖”等二十余项国内国际大奖。

袁隆平将一辈子都献给杂交水稻研究,直到今年年初,他还坚持在海南三亚南繁基地开展科研工作,而在2019年10月,他在兴安盟大米产业发展论坛上,袁隆平高兴地告诉大家超级杂交稻亩产实现了1000公斤的目标,正在向1200公斤冲刺。

在位于长沙马坡岭的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很多新来的研究生第一次见到袁隆平院士都是在稻田。“袁老师经常说,电脑里长不出水稻,书本里也长不出水稻,要种出好水稻必须得下田。”国家杂交水稻研究中心栽培师李建武说,“下田,是他对年轻人的第一位要求,也是他自己一辈子的追求。”

袁隆平

袁隆平的学生、湖南农业大学农学院教授邓化冰还清晰地记得,2003年在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南繁基地做论文实验时,每天都能在基地见到袁老师。“他不厌其烦地询问每位老师和学生的研究进展,听到有新的突破,很远就能听到袁老师爽朗的笑声。看到我们实验中存在的问题,他也会很耐心地给予指导,很顾及年轻人的感受。”

“袁院士对我的影响很大,他这么大年纪还奋斗在一线搞科研,我们年轻一代凭什么不把每件事都做好?”中国第三代杂交水稻“叁优一号”衡南县双季晚稻试验示范基地技术负责人甘宗恒回忆,2013年袁院士来示范基地现场指导的时候十分细致,也十分亲切,反复鼓励年轻人迎难而上。

袁老最后一次“看”杂交稻,群众雨中挥泪痛别

应家属要求,运送袁隆平遗体的灵车,在离开湘雅医院后,驶向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让他最后再“看看”毕生钟爱的“杂交稻”。,一路上,经过之处,过往车辆纷纷鸣笛送别,道路两旁已聚满前来送别的市民。

车辆所经之处,大家自发高喊“袁爷爷,一路走好!”

也有众多市民,自发来到袁隆平院士家门口送别,冒雨缅怀,纷纷献花表示哀悼,有很多人当场落泪。

钟南山悼念袁隆平

钟南山院士送上简洁而深情的缅怀之辞:

隆平大哥:

我的挚友!

天堂里好好休息。你已经将论文写在祖国的大地上,有空就指导一下学生继续“三系”攻关。

你是一个真正的、最值得我敬佩的学者!

值得敬佩

联合国悼念袁隆平

@联合国 发文悼念:

“袁隆平院士为推进粮食安全、消除贫困、

造福民生做出了杰出贡献!国士无双,一路走好!”

袁隆平

袁隆平,是我国研究与发展杂交水稻的开创者,也是世界上第一个成功利用水稻杂种优势的科学家。袁老的毕生追求是“发展杂交水稻,造福世界人民”。为实现这一宏愿,他长期致力于促进杂交水稻技术创新,并将其推广至全世界。毕其一生,专注田畴,播撒智慧,收获富足。为“稻粱谋”,为民生计,袁老无愧侠之大者、国之仁士。

“您去往了星辰,化作那颗编号8117的‘袁隆平星’。我们将继承您的遗志,完成您未竟的事业!夜空中最亮的星,将指引我们前行……”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副研究员、《杂交水稻》杂志副主编胡忠孝说,自己出生于湖南郴州莽山山区的农村,是袁隆平院士的精神激励着他选择了农学, 激励着他一直向着杂交水稻的前沿探索。“袁老师有一个著名的禾下乘凉梦,那是我父辈的梦想,也是我的梦想。”胡忠孝说,“中国的农民养活着14亿人口,我们有责任为农民多做点事,做袁老梦想的践行者。”

“我最大的愿望是饭碗要牢牢地掌握在我们中国人自己手上!”他把一生浸在稻田里,把功勋写在大地上。国士无双,致敬,缅怀!

这些墓地卖的最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