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月的平山,槐花正香。我们兄妹三人起了个大早,驱车前往古中山陵园。太奶奶生前最爱说"树荫底下好乘凉",如今为她选安息之地,树葬自然成了首选。车窗外的麦田泛着青黄,远处太行山的轮廓在晨雾中若隐若现,像极了她皱纹里藏着的那些老故事。
陵园坐落在平山县城的西南角,背靠青山,面向冶河。一进大门,扑鼻而来的是松柏混合着金银花的清香。穿着藏青制式的引导员老张迎上来,递过三把印着"福荫永驻"的油纸伞:"今儿个日头毒,遮着些。"伞面透下的光斑在地上跳动,让我想起太奶奶用蒲扇给我们扇风时,阳光也是这样在竹席上跳舞。
老张带我们穿过一片海棠林,来到西侧的"长青苑"。这里每棵树下都围着鹅卵石垒成的圆环,像给大地戴上了一串串珍珠项链。"咱们这的树葬好几种样式,价格都在2万左右,有太阳花样式,还有长方体简单设计。
小妹突然蹲下身,指着棵开满白花的流苏树:"哥,你看这树像不像太奶奶的银簪子?"确实,细碎的花瓣随风飘落,恰似她梳篦间漏下的白发。老张会意地笑了:"这棵流苏是去年新栽的,树下还能种她老人家喜欢的二月兰。"
最终我们选了东南角的老梨树。树干上皴裂的纹路让人想起太奶奶摩挲我们脸颊的手掌。老张说这梨树结的果特别甜,清明前后满树白花就像落雪。签协议时,发现合同纸透着淡淡的艾草香,老张解释这是陵园特制的防虫纸,"百年不蛀"。
临走时,大哥从包里掏出个粗布口袋,小心地埋在梨树根旁。那是太奶奶生前晒的槐花茶,用她最爱的蓝印花布包着。有只黄鹂突然在枝头啼了两声,小妹红着眼圈笑了:"老太太准是嫌咱们埋得太浅。"
夕阳西斜时,冶河上泛起粼粼金光。我们约定来年梨花开时,要带着新蒸的榆钱饭来看她。老张送我们到门口,指着远处说:"瞧见那排红顶小屋没?是给守灵家属住的,夜里能听见树叶沙沙响,跟说悄悄话似的。"
回程的车上,我翻看拍的照片。有张恰好捕捉到阳光穿过梨树枝桠的瞬间,光柱里浮动的尘埃,像极了老屋窗前那束永远飘着棉絮的阳光。太奶奶终是回到了她最爱的树荫下,而这片土地,将会替我们永远记住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