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2月27日,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加速推进的背景下,我国城乡基本养老、基本医疗、最低生活保障等一系列制度日益健全,社会保障体系也日趋完善。但是,关于死亡的保障却相对滞后,群众“死不起”“葬不起”成为社会之痛。亟需探索完善殡葬改革,真正实现“从生到死”的保障制度。
殡葬改革
近年来我国的殡葬事业不断发展,但是也出现了一些新情况新问题,殡葬改革刻不容缓,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第一,树立良好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之风。科学发展观是党的十六大提出的一项重大战略思想,推动了我国公共政策理念不断发展。科学发展观在殡葬领域就是要求政府能够科学的制定殡葬法律法规,满足公众需要。殡葬改革是“破千年习俗,树一代新风”的社会改革,殡葬的改革对于节约土地、木材等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有着同样重要的意义。“两型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深化必然更好的推进殡葬改革的发展。殡葬改革不仅要给逝者尊严还要给逝者慰藉,在殡葬改革中要秉承着丧户至上的原则,加强业务培训,逐渐建立起诚信、优质的服务体系。要充分发挥殡葬业对于社会建设、生态建设、文化建设的重要.作用,促进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友好相处,树立良好的社会文明精神之风。
第二,整顿殡葬行业的不正之风。殡葬行业是一项重要的民生事业,由于其自然垄断性和信息不对称性导致“殡葬暴利”“殡葬垄断”时有发生,“天价骨灰盒”“天价墓地”天价丧葬费”等报道不断。2015 年清明前夕,殡葬上市公司福寿园发布自己的财务报告:其2013、2014年的毛利润达到80%,这个报道引起人们的注意,殡葬业殡葬业被称为盈利超过房地产的“白色暴利”行业。自2004年殡葬行业部分环节向市场开放,殡葬行业“一条龙服务”服务伴随着民营企业的加入出现,但是并没有改变变殡葬业暴利的局面。2012 年殡葬服务、火化服务、墓地服务分别达到69亿、22亿、262亿,而一个人的殡葬账单按照业内普通的价格达到了54600元。殡葬改革通过对殡葬行业许可制度审批、市场监管、行业标准实施等方面的监督都能有效的整顿丧葬业的不正之风,引导殡葬行业往更加健康的轨道上发展。
第三,倡导文明、简朴的丧葬礼俗。儒家认为“死生,大事也”。我国自古有着厚葬的传统,且当前的丧葬理念和行为依然延续。但随着社会的发展,如此厚葬传统却慢慢转变成铺张浪费的靡靡之风。有些地方打着“恢复传统文化”的旗号开展各类“滥祭”活动,更有甚者打着招商引资的幌子设祭场、杀猪宰羊、举办“公祭”。有些偏远农村在老人死后讲究排场,花大价钱看风水、搭灵棚、烧纸钱、大收份子钱。在城市也依然存在着很多不文明的现象,一些小区居民在过道里搭设灵堂,大放哀乐,严重影响到其他居民的生活和休息,更有市民建设一些与城市环境不相符的灵屋,加上公墓绿化环境不到位,给人阴森恐怖之感。殡葬改革在对制度和葬法改革的基础上,不断破除迷信封建的丧葬旧俗,通过纪念墙、独特的安葬仪式来实现对死者的哀悼。丧户不再需要花费重金进行丧礼的安排和墓地的购买,不仅彰显了人文情怀的葬礼葬式,也给死者以尊重、生者以慰藉。
第四,节约土地资源、促进经济健康可持续发展。2016 年,民政部等九部门联合发布了《关于推行节地生态安葬的指导意见》:“鼓励人们采用不占或少占土地、少消耗自然资源资源、少使用不可降解材料的方式来进行骨灰或遗体的安葬”。生态文明建设的构想也给殡葬行业带来了新的思路,殡葬改革向着绿色、低碳、节地、环保的目标不断开展。民政部也提出“推广节地生态葬,倡导部保留骨灰,实现骨灰安葬的多样化,降低占地安葬比例。”目前改革重点在于实行遗体火葬、改革土葬、减少殡葬用地,节约自然资源。近年来,公墓的消费逐年上涨,总体消费过高,以北京中等幕园为例,2006年为2万元,2009年为3.5万元,2012 年为5.5万元,2017年长至7万元。据《北京晚报》,在上海,高档墓地均价约为29万元,而上海2015年全市新建住宅成交单价不足8万,墓地价格为住宅房屋成交价的4倍多。可见殡葬消费支出越来越大,亟待在全国各地开展一系列如:骨灰堂安放、立体安放、树葬、海葬、花坛葬等生态葬式项目,这其中立体安放和骨灰堂安放都是按“格”出售,一“格”约为0.09平方米,并且可以多层次的安放骨灰各位,相对于传统的土葬大大节约了土地面积。江苏省在殡葬改革的近些年里新建了近50%的殡仪馆,近20000份归回采取了树葬、骨灰撒海等生态葬式,并在乡、镇设立骨灰堂,集中摆放骨灰以便文明祭祀。截至2014年底,北京有78891名节地安葬者,其中有近12000位逝者采取了骨灰撒海的方式。在推行生态葬式的过程中,通过坚持火化,有效的节约了土地和资源;通过升级火化设备降低了烟尘的排放;通过生态葬式的推广,骨灰处理越来越集中化生态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