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2月27日,在我国古代,仁义礼制等许多制度贯穿着整个历史。而丧葬制度作为宗法制度的表现之一,因与去世者血缘的不同关系导致古代有着不同的丧服,其制度也不尽相同。想要了解丧葬制度,首先要明确丧葬文化,它的起源来源于人对生命的尊敬,对永生的追求。同时,丧葬文化的出现也来自生者对逝者的无限缅怀和追忆,饱含着浓浓的感恩之情。
孝道
中国传统的丧葬文化中,其仪式包括七大类,分别是停尸、报丧、吊唁、入敛、丧服、哭丧和下葬。每个仪式都有其专属的环节和相关活动,丧葬文化对自己人员的行为举止也都有着严格的要求。因为这不仅仅是对去世者的尊重,而且是对去世者家人的一种宽慰,和对人生命的深入思考。而说起我国古代丧葬文化,它其实与“孝”文化密切相关。众所周知,“孝”源于儒家的核心思想。子曰:“爱人,仁即是爱。”何为爱?孟子曰:“亲亲而仁民,仁民而爱物。”人首先爱自己的亲人,其次爱一切大众,最后爱自然万物。爱亲人首先是爱父母,爱父母则为孝。作为儒家社会伦理思想的基础,孝对古代社会的行为规范和社会秩序的稳定起了重大作用,孝道文化中不仅包含着生前的赡养和尽孝,也包含丧葬文化死后的追忆与缅怀,因此丧葬文化是孝道文化中的重要一部分。
孝道文化流传至今,人们普遍认为它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养老和送终。养老是对父母生前的赡养,送终是对父母死后的埋葬。根据孝的本意,古代高官生前享尽荣华富贵,希望进入冥国仍能继续享有人世的尊贵。因此他们的子女会为自己建造起一座座豪华的坟墓。古代高官的厚葬之风影响带动了民间的丧葬之风,民间百姓纷纷仿效,古代高官统治者大力推行“孝”文化,直接的社会政治逻辑结果必然是大力提倡厚葬,并最终以国家法典形式颁布实施。史料证明,早在西汉开始统治者就颁布了较为完善的丧葬法规,以家庭为单位成员之间进行养老和送终,促使家庭成员之间、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越来越紧密,各成员之间不仅是具有天然的血亲联系,更成为生存相互依靠的对象。
无论是丧葬文化还是孝道文化,人们对逝者都饱含着浓浓的缅怀之情、追忆之情。正所谓: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丧葬文化本就是我们孝道文化的基本道德规范,历史悠久传承至今,也被我们国人代代相传。陶然寝园,缅怀故人、敬畏生命,予生者以坚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