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家庄2025年合法公墓最新价格表

丧葬文化:临终守孝和易箦禁忌

  • 2020-01-15 08:43
  • 167
【摘要】丧礼作为最重要礼仪之一,同社会生活关系密切,所以格外受到人们的关注。今天常识陵园要给大家介绍的是临终前的守孝和易箦。

丧礼作为最重要礼仪之一,同社会生活关系密切,所以格外受到人们的关注。今天常识陵园要给大家介绍的是临终前的守孝和易箦。

中国传统的丧葬活动,严格的说是从老人病危开始的。我国传统习俗认为,老人只要年满50岁以上,不管是老故还是病死,都算寿终,为其办的丧事称为喜丧,也叫“白喜事”,天津又叫“老喜丧”。特别是老人活到80岁以上,子孙满堂,无疾而终,这被认为是修来的善果,丧事可以当作喜事办。“老喜丧”的气氛就不那么悲切了,虽然也按时烧纸哭奠,但是可以饮酒打牌,子孙不必过于哀痛,缘由是老人已经到了西方极乐世界,是喜事。在老人病危时刻,儿孙们以及兄弟,侄子等聚集在其病床照料护理老人,直到咽气,这就是送终。送是护送,终是去世。又称临终送孝。 

丧葬文化之送终:

死者病重时,亲友探视,儿孙奔忙。病危时,合家大小和家族至亲守护床前,猜测死者未了的心愿,死后家人号哭。如果因为一些不太重要的事,本能送终却不及时赶回来,就会遭到街坊邻居的耻笑,至亲还有可能当面指责。欧阳予倩《屏风后》:“我连送终都没有能回去,扶病回家,看着挂着丧幡的白布,父亲还是很严厉不让我进门,作为死者晚辈,近在咫尺能够参加送终而不参加,这是对死者的无声抗议,是一种永不宽恕的表示“。 

易箦又称”移铺“、''设床''。老人病危时,要把宅院内外打扫干净,以备宾客前来探望。将死者从卧室移到堂屋正室中,作为死者最后告别人世的正式场所,亲人守候,让其安详死去,这就是寿终正寝。寿终正寝表示老人死得安详、安心。老人特别重视死时能寿终正寝,老人移到正室后,被放在北边的窗户下,头朝东方。古人认为东方主生长。现代演变为正室对门正中央,脚要朝外,这叫做”倒头“。而客死他乡和凶死者绝对不能寿终正寝;死者之上还有长辈活着,死者也不能移入正室。天津西青区风俗是上无老人者放堂屋正中,有老人者略偏一侧,以示不占正位。 

用三块木板拼成的灵床上,即俗称”三块板“,死者身下铺黄色褥子,身上盖白色被单,俗称”铺金盖银“,头枕莲花枕,两脚置脚枕上,这叫停床。按照古代传统,病人临终前必须将他从床上移至地上。因为人们认为人的初生是落在地上,死了也得在地上,这样能摆脱死神的魔掌获得重生。民间忌讳人死在床上或者炕上,认为是死在床上或炕就得背着走不能顺利到达另一个世界。

丧葬文化的回眸有助于我们获取古人的智慧,借历史的灯,照亮未来的路,为我们中华民族的伟大崛起添砖加瓦。

这些墓地卖的最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