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刚过去的这个特殊时期的清明节,大家改变了传统的祭祀方式,通过网络祭祀、委托陵园工作人员祭祀等形式实现对先人的思念和告慰。“更加文明”的祭祀方式,还减少了森林火险的发生。明年的清明节,你还会坚持吗?人们的祭祀方式会在疫情之后发生根本的改变吗?
今年清明节宅在家里祭奠先人。市民赵昌杰,今年56岁。每到清明节这一天,他都会和爱人前往省会一处纪念堂对先人进行一番祭奠。这样的习惯,赵昌杰一家人已经坚持了多年。然而,今年的清明节,赵昌杰却没有走出家门,而是在女儿的帮助下,通过网络向逝去的母亲进行了一次网上祭奠。在登录了公众号“燕赵生命文化”后,赵昌杰看到了很多市民在网上的留言。随后,赵昌杰将自己写下的一些祭奠文字,全都提交到了网上,和家人一起表达对逝去先人的哀思。“这样的形式挺不错,毕竟目前还处于疫情防控期间。”赵昌杰说。对于这样的形式,赵昌杰一家人都十分理解和支持。因此,赵昌杰今年没有购买冥币等相关祭祀物品,也没有外出祭奠先人,所有相关的活动,全部在家完成。
和赵昌杰一样,今年32岁的市民吴晓芳,也是通过网络对两年前病逝的父亲进行了祭奠。与此同时,吴晓芳还亲手制作了一张写有对父亲浓浓思念之情的卡片,将其放到了石家庄市人民纪念堂门口的“天堂信箱”内,把心底的那份哀思“邮寄”给了父亲。
“我觉得网络祭奠的形式,将来一定会成为清明节期间寄托哀思的主流方式。”吴晓芳称,在清明节前,她曾收到过社区工作人员发放给居民的一份倡议书,倡导大家从思想上改变传统老旧的祭祀观念,自觉摒弃不文明的祭扫方式,尤其是应破除街边焚烧、抛撒纸钱等陈规陋习。对于这些内容,吴晓芳觉得很有必要。因此,她专门和远在外地的家人电话沟通了一番,希望大家都能利用文明的祭扫方式缅怀亲人。
全市各地开展网络祭祀宣传。今年的清明节前,井陉县各乡镇提前组织镇村干部深入田间地头和农户,在宣讲文明祭祀的同时,摸排坟头数量和群众祭祀方式,统一发放鲜花和树苗,从引导群众开展鲜花、植树祭祀入手,变堵为疏,改变村民上坟焚香烧纸等陋习,切断了森林火险传播源头。
在元氏县,县文明办联合县民政局向全县人民发出安全文明祭祀倡议书,引导广大居民不组织、不参加聚集性祭祀活动。同时,该县还组织开展了网上“清明祭英烈”及相关爱国主义教育活动,引导人民缅怀先辈、弘扬传统。
4月4日,在栾城区,市级非遗“栾城郭氏祭祖仪式”首次“云”上进行。郭氏族人号召大家利用家族微信群、家庭追思等形式祭祖传家风。在网上专门开辟祭祀板块,倡导大家网上祭祀。
在鹿泉区,相关部门提倡居民献一束花、敬一杯酒、植一棵树等方式寄托哀思。用回忆先人抚育之恩,向后人讲述先人生平事迹的方式,把祭拜先人的传统习俗和良好愿望用更加环保、自然的方式进行表达,使清明节成为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相融合的节日。
“群众们也十分愿意用更加环保和安全的方式祭祀祖先,为子孙后代守护美丽家园,如今通过宣传,他们了解了当下可以利用的祭祀方式。”鹿泉区文明办相关负责人说。该区通过微博、微信等多种渠道向群众提供网络祭祀平台,帮助大家开展居家祭祀,既能寄托哀思,又能避免发生聚集和火灾风险。
殡葬用品经营者也认为是好事。1958年出生的吴学宝,从事殡葬服务业已经二十多年。作为石家庄市工商联殡仪服务行业商会会长,吴学宝带领商会会员单位,先后组织了多次树葬、花坛葬等殡葬活动,让绿色的环保殡葬逐渐被市民熟知并认可。
今年的清明节,由于处于疫情防控的关键时期,吴学宝组织的所有关于文明祭奠的宣传活动,全部都通过网络进行。同时,作为一名殡葬服务业的经营者,吴学宝直言,受疫情等因素影响,今年整个商会的八十多家会员单位,在生意上肯定是“惨淡”了很多。其中祭祀用的黄纸、纸钱等焚烧用品,比往年的销量减少了三分之二左右。不过,吴学宝认为,这是一件好事儿。“我们一直在提倡环保祭祀,摒弃传统陋习,从纸钱的销售上就能看出来,目前人们的传统习惯已经发生了改变。”吴学宝称,市民们接受了网络祭祀、鲜花祭祀等形式,不再去购买纸钱,这是让人高兴的。虽然从经营者的角度看利润少了,但商会的会员们都表示,这样的情况正是促进大家进一步加强相关殡葬服务水平,提升人们思想观念的契机。
吴学宝说,烧纸祭奠不仅污染环境,还有安全隐患,特别是在一些植被好的山区农村,极易发生森林火灾,对环境的危害特别大。吴学宝表示,倡导文明祭祀、绿色殡葬要持之以恒,大家应该共同努力。
网络直播共祭引领文明祭祀。早在3月18日,为有效遏制新冠肺炎疫情的扩散和反复,石家庄市应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发出通告,今年清明节期间暂停祭扫服务活动。对此,在石家庄市民政局的统一部署下,市殡葬管理处推出免费“云祭扫”服务,让市民实现足不出户、安全祭扫。为了引导市民开展居家祭祀活动,石家庄市殡葬管理处通过电子信箱、征集电话、“燕赵生命文化”公众号留言和在人民纪念堂大门设置“天堂信箱”等方式,多渠道向广大祭奠群众征集抒发相思、祈福的寄语、卡片、照片、录像,倡导以家庭追思会的形式开展绿色文明祭祀。
4月3日,石家庄市文明办、民政局、城管执法局联合发出《关于清明节期间文明祭祀的倡议》,倡议广大市民文明祭祀,通过家庭追思、网络祭扫等方式,寄托哀思,缅怀故人。不开展任何形式的集中祭祀活动,不在山地林区使用明火,不在市区范围内的道路、街口、广场、绿地等公共区域焚烧祭祀用品。在文明绿色祭祀过程中,以实际行动支持疫情防控工作。
4月4日上午9时,石家庄市“网络寄哀思直播献真情”首届网络直播共祭活动在市人民纪念堂举行。这是一场没有群众、没有来宾的祭奠活动,所有参与活动的群众均通过手机相关链接或电视台在线观看,并进行了留言等在线互动。网络祭祀得到了越来越多人的认可和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