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家庄2024年合法公墓最新价格表

浅谈殡葬礼仪改革之建议

  • 2020-07-07 08:54
  • 167
【摘要】传统丧葬礼仪作为地方民众一种生存方式和生活样态的表现,根据中国丧葬文化传统与当代社会的治理需要,特提出以下殡葬礼仪改革的建议。

传统丧葬礼仪作为地方民众一种生存方式和生活样态的表现,在时间、空间上累积了民众生存的智慧和对生命本体的关怀,有着无法割裂的历史脉络,同时其中还蕴含着一些生活恒久性的本质问题,因此不可能在短时间内被根本取代。

殡葬礼仪改革

殡葬礼仪改革

根据中国丧葬文化传统与当代社会的治理需要,特提出以下殡葬礼仪改革的建议。

(一)政策的提出与实施要充分尊重民族文化传统,厘清当地丧葬礼仪传统的内涵,切忌简单粗暴毁棺挖。

坟殡葬礼俗改革的施行一定要通过详细的文献梳理、田野调查,充分了解该地民族的文化传统,有理有据地展开,切忌操之过急、简单粗暴。要清晰掌握当地丧葬礼仪传统的仪式过程、核心内容、仪式专家等相关信息,避免混淆陋俗与文化传统,不能视当代的丧葬乱象为丧葬礼仪传统。

(二)殡葬改革要区分城乡,施行双轨制,将乡村殡葬改革与乡村建设结合起来,将城市殡葬改革与临终关怀结合起来。

在现代化的进程中,城市和乡村的发展步骤、发展路径和发展阶段均有所不同,殡葬的方式也不应该追求整齐划一,而是要根据地方具体的情况予以有区别的政策导向。乡村殡葬制度除了要尊重历史传统以外,还要将其与乡村振兴战略结合起来。因地制宜的乡村殡葬制度改革,将有助于乡风文明建设、生态宜居建设,要坚持治理有效的原则,根据当地历史文化传统、社会变迁方向,有针对性地制定殡葬改革的政策,充分发挥乡村殡葬文化的优势,有机地引导其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趋势。而在城市中,则可以充分利用现代医学的临终关怀服务,以传统丧葬礼仪文化的方式表述,实现优质的临终关怀,同时兼顾生者的情绪安抚。

(三)乡村殡葬改革要与当地乡贤、礼仪协会合作,因势利导,让优质丧葬礼仪服务当代社会。

作为地方知识文化的掌握者,乡贤是地方传统发展的重要力量,在不少地方众多乡贤一起构建了相关的礼仪协会,这都是丧葬礼仪改革、传承的重要文化资源与动力。他们熟悉当地文化传统、社会变迁,其所掌握的地域、民族传统文化资料,是进行殡葬改革的重要倚重。

(四)应该以尊重生命的伦理观念与慎终追远的文化关怀,服务和引领殡葬改革。

对生命伦理的尊重,对亡人的礼敬,是中华优秀传统;慎终追远是中华民族传承与发展的基本哲学和生活理念,解决了中国人归属感的问题,对于家国传承与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价值与意义。而丧葬礼仪正是以尊重生命、慎终追远为核心的,因此,殡葬制度改革也要以此为核心,在仪式时间与仪式空间上给予理解与便利,在现代社会环境下,提供有针对性的社会服务,如尊重礼敬亡人的表达方式,不能因为要解决当下表层的现实问题就将此根本性的问题抛诸脑后。

(五)殡葬改革要充分吸纳历史学、社会学、民俗学和民间礼仪专家参与,听取专家学者的相关政策建议,实现共同参与的社会善治目标。

高校和研究机构的学者们从各学科入手,针对丧葬礼仪传统与实践有深入的研究、思考。各地施行殡葬改革时,应该充分考虑这些学者们从各种视角提出的建议与意见。而各类民间礼仪专家有长期的礼仪实践经验、系统的礼仪传承脉络,不宜将他们所从事的礼仪活动简单粗暴地概括为“迷信”,而要善于了解、甄别、传承真正的文化精华,摒弃不必要的陋俗。

总之,传统丧葬礼仪作为地方民众一种生存方式和生活样态的表现,在时间、空间上累积了民众生存的智慧和对生命本体的关怀,有着无法割裂的历史脉络,同时其中还蕴含着一些生活恒久性的本质问题,因此不可能在短时间内被根本取代。当前,随着现代化进程的加快,将有更多的乡村转变为城市,传统丧葬礼仪的存续也成为社会各界的重要关注点。在现代社会中如何有机融入“人生礼仪”,关注生命的终结,为群体和社会提供团结一致的核心精神与行为规则;如何深层次挖掘传统丧葬礼仪中对生命的重视;对基于时间和空间的礼俗秩序的尊重;对情感的表达;采用更适合现代生活的仪式化方式呈现这种爱与敬,这些都需要在相关政策的允许下,从多学科角度综合研究,就不同地区、民族的具体情况展开宏观与微观相结合的深入探究,探索出一条既延续民族传统文化根脉,又顺应现代文明生活的丧葬礼仪改革路径。

这些墓地卖的最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