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家庄2024年合法公墓最新价格表

石家庄古中山陵园将修建陈达 张子信英烈的纪念碑

  • 2021-04-01 11:27
  • 98
【摘要】征得陈达和张子信两位英烈亲属的同意,古中山陵园将为两位英烈修建纪念碑,目前正在加紧进行中。

征得陈达和张子信两位英烈亲属的同意,古中山陵园将为两位英烈修建纪念碑,目前正在加紧进行中。

本报接连报道《〈英名录〉中有13位石家庄籍烈士》,引发了社会各界对这些抗美援朝英雄的关注!“看到这些抗美援朝英雄的事迹,深受感动。为传承英雄精神,我们准备在征得抗美援朝英烈亲属同意后,在古中山陵园为抗美援朝烈士建立纪念碑,让大家永远记住这些英雄,并将他们的精神世代传承下去。”在看到本报的报道后,古中山陵园董事长赵志国打来电话说。

陈达生前照片

陈达英烈和张子信英烈的亲属同意在古中山陵园建立纪念碑。“非常感谢燕赵晚报,感谢古中山陵园,我父亲岁数大了,多少年来就希望能为爷爷建一座纪念碑,但各种原因一直没能如愿。这次你们帮了我们大忙!”远在天津的陈达的孙女陈钒得知这一消息后,非常感激地说。

在听到这个消息后,张子信的孙子张立辰也非常感激:“我们一直希望能够为爷爷立碑,能够告慰他的亡灵!这次终于可以如愿了!在抗美援朝战场上,他那么顽强、勇敢,已经病得很严重了,组织安排他回国治疗,他都推辞了,坚持在一线奋战,这种精神应该永远传承下去。”同时,他们还经过积极寻找,又找到了一张珍贵的张子信的生前照片,并提供给本报。

张子信生前照片

在得知两位英烈的家属同意后,赵志国表示,这是有利于爱国主义教育的一件义举,可以告慰先烈,激励后人。他们目前已经开始进行立碑的相关事宜,希望尽早能为陈达和张子信两位英烈将碑立起来。

陈达是平山县上奉良村人,时任65军后勤部军械处处长(正团级),1951年2月上旬,随所在的第65军奉命入朝作战,先后参加了攻占弥陀寺、固守天宝山、激战白洋里和熊潭里、牛耳岭阻击战等20多次战斗。在一次激战中,敌以3000余人的兵力对193师1个连发起5次进攻,激战4个小时,部队伤亡很大,弹药消耗殆尽,后方前送道路也被敌人阻断。危急时刻,陈达带领弹药前送小分队冒着敌人的猛烈炮火,从一个山头的侧翼向前沿阵地迂回。途中,陈达头部、臂部负伤,昏倒在地,大家叫醒他后,极力要送他下去治疗,陈达却坚决地说:“你们不要担心,我能坚持,一定要把弹药送到前沿阵地上!” 1951年5月29日,第五次战役第二阶段,美骑1师在南峰岘受挫后,便转向进攻193师577团防御的233.2高地。在这场战斗中,陈达遭敌机轰炸,不幸中弹牺牲。

张子信为深泽县夹河村人,1951年3月,随志愿军第63军入朝参战后,调任第3分部军械处副处长。当时正值美军对志愿军发动“绞杀战”,每天出动百余架飞机,集中对志愿军的兵站、仓库实施重点轰炸,投掷大量定时炸弹、蝴蝶弹和四角钉等,破坏志愿军的物资储备和供应,前线部队粮食弹药非常吃紧。张子信看到这种情况心急如焚,发动处里同志出主意想办法,采取分散包车、多点装卸、加强伪装、突击抢运等措施,安全把枪支弹药送到前沿阵地。由于长时间的高强度工作,张子信积劳成疾几次昏倒在保障线上,组织上安排他回国治疗,他都以保障任务太重为由一拖再拖。在1952年的春夏阵地防御作战中,国内运来大批新式武器装备,他带病与后勤人员一起冒着敌机的频繁轰炸、及时将武器装备配送到各个部队,有效提高了部队的作战能力,为取得战役的胜利作出了贡献。1953年1月24日,张子信在战场上不幸病逝,时年40岁。 

英雄的事迹铭刻在民族记忆中

本报的这组报道,也激发了人们对抗美援朝英雄的缅怀。“这些在抗美援朝战场上洒下热血的烈士,是我们永远的英雄!是他们铸就了我们共和国的脊梁!时代不应该忘记他们!我们应该把他们的精神永远传承下去。”在看了本报的报道后,市民李向前特意打来电话说。

73岁的市民王继明老先生表示:“在抗美援朝战争中,敌我兵力如此悬殊的情况下,这些英雄们忠诚信仰,浴血奋战,用血肉之躯立起一座座精神丰碑!70年过去了,在如今的和平年代,人们很难想象他们是以怎样的勇气去战斗,这就更应该把他们的事迹宣传下去,让大家永远记住他们,让他们的精神世代传承下去。”

“天地英雄气,千秋尚凛然”,清明将至,我们要向这些英烈致敬,让这些英雄的事迹铭刻在我们的民族记忆中,让英雄的精神激励着我们不断前行。

这些墓地卖的最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