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1月12日,作者简介:何振锋,北京社会管理职业学院生命文化学院院长、全国民政行指委现代殡葬专指委常务副主任委员兼秘书长、中国殡葬协会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第八届全国民政行业职业技能竞赛殡仪服务员职业竞赛总裁判长。

何振峰

何振峰

根据《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关于组织开展2018年中国技能大赛的通知》(人社部函〔2018〕43号)部署,按照《关于举办2018年中国技能大赛——第八届全国民政行业职业技能竞赛的通知》(民人才字〔2018〕5号)要求和竞赛工作安排,2018年中国技能大赛——第八届全国民政行业职业技能竞赛殡仪服务员职业竞赛于11月1日至4日在北京举行。此次竞赛由民政部人事司、中国就业培训技术指导中心主办,民政部职业技能鉴定指导中心、北京社会管理职业学院承办。来自全国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89家殡仪馆、殡仪服务中心等机构的112名殡仪服务员参赛。

本届大赛省份覆盖面广,选手参与者多,裁判执裁细化,竞赛试题有新意、有突破、重实效。大赛综合考查了一线殡仪服务员所应具备的核心职业能力及职业素养。

此次竞赛分为半决赛和总决赛两个阶段,半决赛考核两部分内容,一是理论知识和个人职业能力展示,分数占比30%;二是实操技能展示,分数占比70%。半决赛成绩排名前20的选手进入总决赛的角逐。总决赛考核两部分内容,一是电子生命纪念册制作,分数占比20%;二是实操技能展示,分数占比80%,全面考核选手的综合能力。现对本届大赛做如下技术点评:

一、准备工作

本次殡仪服务员职业技能竞赛进行了重大改革,理论考试采用COMET职业能力测评,考查选手综合实力;实际操作的命题,突出专业特点,紧密联系业务,从接待洽谈、仪式策划与主持、电子生命纪念册制作及演示等方面,考查选手核心职业能力。赛制的变化给选手、裁判和赛事组织均带来诸多挑战。

大赛组委会在赛事组织方面准备充分,组织严密、协调得力、服务周到、裁判公平,使得赛事圆满。各省市领队与观摩人员、裁判员、选手均住在不同地点,比赛过程中上交手机,选手出场均有志愿者全程陪同,比赛结束后不允许擅自离开,集中封闭,确保了竞赛公平公正。

二、操作过程

从命题思路来看,本届大赛命题分半决赛命题和总决赛命题。半决赛侧重本职业的核心技能和能力,分三个模块:一是COMET职业能力测评,试题名称为“殡仪服务策划与指导”;二是殡仪服务员的基本技能“接待洽谈”;三是实操题“遗体告别仪式策划与主持”。

总决赛侧重于职业活动的创新与引领,分两个模块:一是为金庸大师制作电子生命纪念册并演示讲解;二是为慈母策划并主持追思会。实践证明,本次竞赛形式的创新收到了预想的效果,有利于弘扬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家庭美德。

1时间控制。

2质量控制。

3应急处理。

三、操作结果

1理论模块。

大赛半决赛首次引入了COMET测评模块,命题严格按照大纲要求,整体思路以实际工作情景为基础,突出综合性、灵活性,注重对殡仪服务员的综合技能和职业素质进行全面考核。半决赛COMET测评时间为120分钟,裁判组由7名裁判组成,严格按照评分标准的8个方面40条评分细则打分,用近30个小时的时间评审了112名选手的试卷,顺利完成裁判工作。

2半决赛实操。

半决赛实操考试有两部分,接待洽谈和策划主持遗体告别仪式。从比赛情况看,参赛选手业务熟练,操作过程中的程序相对完整,注重细节,均能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操作,但也有8名选手,在比赛中出现了专业忌语,如在告别仪式中将逝者名字读错,出现“祝贺”“婚礼”等词语。

根据对选手在半决赛中普遍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以下八个方面还有较大的提升空间。

(1)强化日常训练使比赛心态平常化。

(2)通过日常要求使标准意识深入化。 

(3)加强日常培养使礼仪要求自觉化。 

(4)严格日常规范使操作流程细节化。 

(5)依靠企业文化使服务意识内心化。 

(6)加强服务能力的发展性。 

(7)提升应变能力的灵活性。 

(8)加大生命文化知识的渗透性。

3总决赛——电子生命纪念册的制作及演示。

从总决赛“电子生命纪念册的制作及演示”题目来看,20名选手能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设计制作,作品完整,富有表现力。针对选手存在的普遍性问题,以下方面有待提升。。

4总决赛实操部分——追思会的策划主持。

总决赛实操考试是为慈母赵敏策划并主持一场追思会,选手作为逝者赵敏儿子的发小,既要体现主持人的身份,又要在追思会上作为赵敏老人的晚辈进行追思。题目要求从三个方面完成:一是书写仪式流程;二是陈述追思会会场布置方案;三是主持追思会。其中仪式流程在备考的12分钟内完成,另外两项需要在15分钟内完成展示。

四、发展趋势分析

截至2017年底,全国共有殡葬服务机构4132个,其中殡仪馆 1760个,殡葬管理机构952个,民政部门管理的公墓1420个。殡葬服务机构职工8.1万人。每年死亡人口近1000万人,以每一位死亡人口有十位亲朋好友计算,每年需要为近一个亿的人口提供殡仪相关服务。“十三五”期间,“公益性基本殡葬服务”作为国家社会保障的制度性安排,首次被明确纳入了国家“十三五”规划,并将“基本殡葬服务”纳入国家“基本公共服务项目清单”。2016年2月,民政部等9部门联合印发了《关于推行节地生态安葬的指导意见》,为进一步深化殡葬改革、推行节地生态安葬、保护生态环境、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处提出了指导意见。2018年1月,民政部等16部门联合印发了《关于进一步推动殡葬改革促进殡葬事业发展的指导意见》,提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践行新发展理念,围绕建设惠民、绿色、文明殡葬,以推动殡葬改革为牵引,以满足人民群众殡葬需求为导向,以提升殡葬服务能力和水平为保障,以创新殡葬管理体制机制为动力,整合资源、规范管理、优化服务、深化改革,推动殡葬改革和殡葬事业更好服务于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精神文明和生态文明建设,为增进人民福祉、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作出贡献。目前《殡葬管理条例》正在修订中,该《条例》的出台必将促进殡葬行业更加规范、科学、健康地发展。

通过这次职业技能竞赛,极大地促进了殡葬行业内部职工之间、各单位之间的相互竞争和交流,提高了职工素质及殡葬行业的整体竞争力。通过竞赛,不但要真正实现以赛促练、以赛促学、以赛促培、以赛提质的目的,促进整个殡葬行业的良性运行与健康发展,也要让更多的百姓了解殡葬、了解殡葬人,全面提升殡葬行业的社会认知度和美誉度。殡葬行业是一个令人尊重的行业,殡葬行业的服务人员所提供的服务给逝者以尊严,给生者以抚慰,体现了人类对生命的敬畏与关怀,是在生命的最后里程里对生命的致敬,这是人类历史最久远的职业之一,存在意义非凡,价值崇高。我们每一位殡葬从业者都有深感自豪的理由,同时也有精进技艺的责任。技之所精,未有所止。修炼匠心,致敬生命。希望大家未来在自己的实践岗位上坚持对知识技能的不懈追求,尽好服务逝者及家属的崇高职责,不负殡葬从业者的神圣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