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时间,广西百色一小学老师蒋玉芬备受关注。得知家长在殡仪馆工作后孤立其孩子、公开在家长群辱骂威胁家长……上述行为一经爆料很快引发社会的广泛关注。人民日报等国内著名媒体对此事件都开展了报道。
殡葬工作者
现代殡葬业已不是那种阴森恐怖的局面而是旧貌换新颜,并呼吁殡葬从业者要要做好当下、坚定信心、热爱行业,提升殡葬服务水平树立从业者的尊严和自信消除人民大众对殡葬业的误解和偏见,笔者看完后也是深有感触和赞同。
试想一下,面对亲人的离世,悲伤中的你,如何面对熟悉而又陌生的亲人?生养尽孝,你能,然逝后尽孝,没有别人默默的帮助,你能否做到?这帮助你的人,是你在无助之中最大的恩人。他们,就是殡葬职工!
这些奋斗在特殊领域的职工,每天都要面对着别人的生离死别,这种工作的氛围,即使是铁石心肠,也会有不经悲伤而心理崩溃的时候。
但职业告诉他们,为生者分担悲伤,对逝者待如亲人,让失去亲人的生者感觉到亲情,让失去温度的逝者感知到有温度的服务,默默奉献,尽善尽美,才是他们职业素养表达的最好方式。没有他们的付出,你能尽到最后一份孝心?
在中国古代,殡葬最先是由能沟通神灵的儒者完成。儒者是最初的知识分子,后来孔夫子把它发扬光大了,成为了影响我国传统文化的一个主流学派。在这种渊源下,历来从事殡葬者,皆是知识分子,受到当世人们的尊敬。这种现象现代同样有所表现,例如在我国一些农村,殡葬仍然是耆老宿旧有文化的人才能做的事情。而且,我们的民族是一个知恩图报的民族,讲求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这是传统文化中最优秀的基因。
在异域文化里,我们看到人们对丧葬的态度却是完全不同的图景:
在欧洲,双休日里,人们会主动的到殡仪馆或陵园去做义工;
在美国,假日里,孩子会在父母的带领下,到公墓或殡仪馆去,接受最真切的感恩和生命教育;
在日本,殡仪馆或公墓也许就建在居民区旁边,但却没有人去无理取闹。
·······这样的事情太多了,这确实值得我们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