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国家发布了一个新文件,其中指出了全面开启移风易俗的整治工作,今后将会大力整治农村的怪风气,比如说如今的高额彩礼、老无所养、攀比浪费等,这些都让农民的经济负担加大,生活陷入了困境中。
推动移风易俗,树立文明新风
如今的礼金已经成为了第二大家庭支出,各种巧立名目的酒宴在农村中盛行,很多农民为了能够筹回份子钱,只能跟风办理酒宴,陷入了大操大办的弊端。
在文件中,还特别指出了“厚葬薄养”的风气,倡导文明开展丧葬工作,提倡节俭办理丧事,并指出各地要严加管理,避免破坏耕地的现象,积极开展火葬、避免二次棺葬。
其实殡葬条例在1999年就已经制定了,内容中要求不能散乱埋、有条件的地区全部火葬、不能占用耕地安葬等。不过这项政策在农村中并没有太好的施行,大家总有着“落叶归根”的思想,不愿意火葬。
如今各地已经加大了对丧葬的管理,对于过去常年的陋习,今后也会进行重点整治,农民最好提前了解!
1.文明安葬
在农村中,很多人都会将丧事和“孝顺”相挂钩,如果主家的丧事办得比较热闹,请上唢呐班子、放上鞭炮、花钱哭丧等,这些都会被农民当成是一种孝顺。
其实这种大肆操办的风气是一种陋习,目前很多地方进行了治理和约束,避免铺张浪费的现象产生。鼓励农民文明安葬逝者,比如说采用树葬、河葬、火葬等方式。
2.严禁二次棺葬
很多地区在90年代的时候就已经开启了火葬制度,在火化之后,主家则是将骨灰放在家里的灵堂前,以土葬的方式继续开展丧葬事宜,将骨灰盒放在棺材中,并将其埋在耕地上。
这种形式说白了和土葬没有什么区别,只是多了火化的程序,这已经违背了火葬节地的初衷,反而增加了农民的花费。因此各地也在查出二次棺葬,农民一定要规避。
3.土葬要严禁
除了少数民族地区的安葬习俗要尊重外,其他的多数地区都要开展着火葬,如果某些地区想要土葬,那就需要有当地政府进行申请,获得国务院审批后才准许,这种情况非常少。
绝大多数的地区,还需要开展火葬才行,这样才是现代文明的表现,如果发现有家庭土葬逝者,那就会进行重点处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