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年,Nisseieco公司提出将AI与殡葬业结合,提倡“丧礼由自己执行”的理念,在其官网提供死亡证明书的书写、棺木选择、丧礼型式等等服务,让消费者可以依自己的需求选择合适的方案,并且自己来执行,其宣称是“为用户着想,大幅度削减费用”。

基于此种理念,Nisseieco公司推出了“机器人法师”、“电子芳名录”、“网路丧礼服务”、“虚拟祭台”,4种结合机器人、网路科技等先端技术的殡葬服务。

“电子芳名录”可以让宾客自己填入香仪金额、选择回礼品项,也方便集中管理名单,免去丧家的负担。事后能自动计算收到的香仪总数,最终将美工后的芳名录印刷出来。

“网路丧礼服务”则是可以将丧礼或法会,透过网络转播方式,让无法至现场的亲友,也能透过手机等装置参与。

“虚拟祭台”便是将灵堂前的祭台利用数位模拟的方式呈现出来,兼具机能,又可以免去搭设祭台、鲜花布置等费用。

而赚足了噱头的葬礼机器人“Pepper”,则是作为佛教僧侣主持葬礼,帮助顾客减少丧葬支出。制作者将其打扮成了僧侣的模样,“机器人僧侣”为死者主持葬礼、诵佛念经仅需50000日元(折合人民币约3050元)。

“胡椒”高121厘米、重28公斤。 葬礼上一身白色,身材短小精悍,胸前配备了一个10.1英寸触控屏幕。穿着僧人的衣服,在触控屏幕里安装好诵经软件,便可以一边敲鼓一边诵经。 

作为“高僧”, Pepper虽未完全应用于现实葬礼中,但其基本的产品形式已经让许多用户所诟病。智能相对论(aixdlun)分析师柯鸣认为,AI殡葬作为一个相对敏感的话题,以硬件产品取代真正葬礼过程中的“仪式感”和文化内涵,其终究是难以为继的。

葬礼机器人“胡椒”

葬礼机器人“胡椒”

其实,将自动化技术或任何一种机器引入到基本上需要尊重和同情的场景中,这是一个糟糕且不合时宜的想法,毕竟对于机器人来说,它无法承载起其中所蕴含的文化深意。

以葬礼机器人Pepper为例,鞠躬是表达尊重的一种方式,Pepper无法表达自己的情感,只是可以弯曲身体。几近30度的鞠躬也难以符合日本传统的鞠躬礼仪,无法还原人们叩拜的基本礼节。

葬礼机器人Pepper行鞠躬礼

葬礼机器人Pepper行鞠躬礼

机器人难具人性,这依然是当前AI领域中最为热门的话题,虽然Nisseieco公司宣称Pepper可以读懂人的情绪,还能对情绪信号作出反应,比如笑或者皱眉。其在额头和嘴巴都装有RGB相机,左眼配有距离感应器,它通过相机分析人类表情,用麦克风记录人的声音,从而判断人的喜怒哀乐。

但是,不容否认的是,“心”才是宗教和葬仪的根本,而这一切的诚心是机器人难以承载的。如果认为生命的诞生是春天的开始的话,那么,死亡便是相当于一年中的岁末。正如岁末的节日——年节被作为四季节日中最为隆重的节日一样,关于死亡的仪礼也是人生仪式中最为隆重的仪礼,因此,可以说死亡是人生最盛大的节日,而葬礼则是这个节日的曲目。

之于中国葬礼,中国葬礼具有鲜明的延续孝道、构建社会秩序和认同世俗生活的特征。其设想着想一个美妙的灵魂世界,这种美妙的构想既可以把亡灵吸引过去,同时也给生人带来对未来彼岸世界的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