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能源企业吗?非也,中国的能源有限,主要靠进口。是制造企业吗?非也,中国的制造业黄金时期已经过去。是消费行业吗?非也,中国的消费人口将逐渐递减。中国未来20年乃至于50年,成长性最好、最确定的行业其实是殡葬业。

殡葬业

殡葬业

统计数据显示,1962-1982年,这21年时间,中国年死亡人口都维持在600多万人,平均每年650万人。从1983年死亡人口达到700万之后,过去25年,中国年死亡人口数量一直在稳步递增。1998年突破800万,2007年突破900万,2018年高达993万。

按照人口出生规律,再过10年,也就是到2030年的时候,新中国成立后的人口进入死亡高峰期。其中1963年一年出生人口2900多万。按照人均寿命80岁计算,到2040年前后,中国人口一年可能有近3000万人口死亡。可见,2020-2040年,将是中国殡葬事业的最高峰。年均死亡人口将相当于1982年之前的5倍左右。

所以,“改善民生”固然重要,“改善民亡”也不可忽略。中国各地的殡葬部门大都习惯了长期年死亡人口600多万的环境,最近20多年虽然死亡人口有增加,但总增量也不过30%,原有规模还可以应付一下。随着时间推移,再过10年,各地殡葬场所将陷入空前危机:火葬场少、火葬设备少、墓地少、殡葬关怀事业落后,等等。

其实,最近这十几年来,殡葬业也成为逐渐发达起来的一个产业。为什么呢?就是各地没有积极性投资新的火葬场,死亡人口的剧增导致行业紧俏。再加上经济发达,人们愿意为逝者花更多的钱了。所以,殡葬事业大扩容也许应该成为未来10年各地投资的一个选项。

当然,2040年达到顶峰后,中国的死亡人口又将逐渐下降,到2100年的时候,每年死亡人口将可能只有1000万,比高峰时期下降四分之三。这是一个即将大起的行业,也是一个大起之后即将大落的行业。如果有人打算投资100年,那么这个行业还是有比较大的风险的。

这一切,都是因为我们的计划生育政策导致出生人口的越来越少——1987年,中国出生人口2500万,1997年降低到只有2020万,2007年降低到1590万。按照这个速度,再过10-15年,中国年出生人口将不到1000万。

如果我们把眼光放长远一些,那么,改革中国的殡葬制度也许刻不容缓了。火葬作为一种曾经流行的方式,将遭到挑战——火葬相对于土葬更浪费能源,更缺乏人文关怀,却并不节约土地。与其人死之后一把火烧掉,烧掉大量的燃油、排放出大量二氧化碳,还不如选择土葬,节约能源、减少排放,真正的节能减排。要知道,如今的火葬之后,还是要挖个坑,还是要立块碑,那又何必去烧油呢?

相比之下,土葬的最大优点是节能减排,同时更容易形成祭扫文化。土葬的另一个优点,是有利于植树造林,更加绿化环境。而且,土葬到百年之后,大约多数墓葬可以平整掉重新利用。

如果要改革土葬制度,其实可以划出专门区域用于土葬,要求葬后必须植树,形成新的绿化带。那么,大约百年之后,墓区将变成林区,并不浪费土地。所以,未来发展土葬,未尝不是一个很好的选择。

未谈生,先谈死。实乃我国人口发展中,死亡事大。死亡,其实更需要多一些人文关怀。